『野玫瑰的~海角七號』 Kena
人生就像是一本待寫的劇本。在這個劇本裡,每個人都是主角,又都是別人的配角。而在電影『海角七號』裡,訴說的正是一段又一段衝突的人生:愛人與背叛、親情與悲情、本土化與國際化、以及夢想與音樂的交錯人生。
一部電影所帶來的視覺結構不外乎由影像、聲音、演員等要素所組成。暫且撇開影像與演員不談,魏德聖導演藉由劇中人物的對話、七封情書的口白、傳統樂器質樸的樂聲,大量現代電子或抒情音樂,堆疊出一層又一層的濃厚情感,也傳達了導演暗藏在影片中,不同層次的深情密碼。是的,『海角七號』所表達的,絕不只是詼諧逗趣的對白、大時代下無奈的愛恨情仇、或是親情的衝突、甚至美麗的風景而已。透過不同的音樂,導演賦與了角色們更鮮活的生命力、更無限擴充的能量。
如果說”無樂不作”是阿嘉的歌、”各自遠颺”是中孝介的歌、”國境之南”代表全樂團成員共同夢想的歌…..那麼,一開始出現在茂伯送信途中無意中哼唱出的那首旋律,同時也出現在演唱會的安可曲由月琴、keybord、鼓與口琴緩緩奏出、阿嘉與中孝介用中、日語言合唱,以及結尾時60年前年輕的友子站在港邊絕望地目送船上的日本老師愛人遠去的畫面中,由嘹亮壯闊的童聲大合唱所唱出的歌,都是這首『野玫瑰』,才絕對是魏導內心中真正想要傳達的意涵。作為一位必須在現實的票房與藝術創作間妥協的電影工作者,導演努力在侷限的資金、資源不足等種種困境中殺出生路,靠的只是一股堅持和撐下去不放棄的骨氣和毅力。在背後支持他的,除了家人與夥伴之外,恐怕還有一位小男孩的夢想,不顧一切爭取所愛,縱使遍體麟傷終不悔............
野玫瑰
男孩看見野玫瑰 荒地上的野玫瑰
男孩說我要採你 荒地上的野玫瑰
人只能活一回,夢想卻有無數個,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機會屬不屬於自己……。 《海角七號》的觀眾義氣相挺,就像是web 2.0時代的消費者,為產品加值,替產品推銷,幫《海角七號》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來。 1980年Alvin Toffler在其著作《第三波》中所提出的Prosumer (註1)正應證了這股趨勢。這些自掏腰包看電影的網友,不但花了自己的錢去買電影票,而且還花自己的時間轉寄、整理故事,甚至每週、每天整理海角的票房,帶著朋友到海角的景點去參觀,上網競標海角的紀念品,自動自發的告知朋友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 誠如名作家火星爺爺所說:當一個人不斷想幫助世界、感動世界,世界最後就會回過頭來幫助他、感動他。
男孩終於來折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書,不管是寄到天涯,還是……..
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朵心愛的玫瑰。來自B-612小行星的小王子有一朵,舒伯特和歌德心中也有一朵,屬於你(或妳)心中的那朵玫瑰….
是否已經盛開了呢?
2008/10/12 於K.H.Taiwan
註1: Prosumer n. (名詞 noun) 1. producer 和 consumer 之縮合, 參與產品製造的消費者 (消費者直接參與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過程. 此詞最早於1980年代由未來學者 Alvin Toffler 在其著作《第三波》中提出) 2. professional 和 consumer 之縮合, 技術設備購買者 (他們對於技術設備的質量要求超過一般性商品) 附1: 其實,在《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中,個人感動最深的是中孝介深情演唱的這首《各自遠颺》,Share with you~Enjoy.
各自遠颺 作詞:江崎とし子 作曲:江崎とし子
微風告知春天來訪
當初許下的約定 http://tw.youtube.com/watch?v=KsH8lnxUUkc
|